查看原文
其他

感动交通 | 廖明:地铁安全驾驶百万公里第一人!

2017-03-24 焦杨 崔新军 中国交通报


工作日的早高峰,人们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,匆匆走过地铁站台,踏进拥挤却整洁的车厢,在预期的时间,消散在大大小小的写字楼;

灯火璀璨的节日夜晚,盛装出行的市民,用欢声笑语填满一节节车厢,有多少宴罢的满足,有多少归家的渴望;

……

很少有人在意,安全、便捷、准点出行背后,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地铁司机,他们用坚韧的精神意志、精湛的驾驶技能、高度的责任担当,运行着这个繁华都市最繁忙的交通系统,默默地服务、守护着乘客,他们的责任与热情,隐藏在列车穿梭而过的呼啸声中,需要侧耳倾听,需要用心体会。


▲廖明检查车辆。夏梦楠 摄


北京地铁,总里程超570公里、日客运量约1000万人次,安全、准时、整洁、四通八达,成为最受欢迎、最可信赖的出行方式。这个庞大运输系统承载着这座超大国际都市的发展、变迁与繁华,也见证了五湖四海、南来北往乘客的奋斗、收获与生活。

北京地铁13号线,西起西直门,在京城北部拐了一个大弯,东到东直门,全长41公里,以藤黄色为特征,2002年西线(西直门至霍营)开通,2003年全线贯通运营,穿过北京最大居民区和企业、高校密集区,沿线与地铁2号、5号、8号、10号、15号线交会,高峰发车间隔仅2分30秒、日均客运量约80万人次,是北京第一条在地面运行的轨道线路。

走进13号线,满眼是熙熙攘攘的人流,身边是从不停歇的脚步,每个人都熟悉自己乘车的颜色特征,毫不迟疑地奔向自己要去的方向。

廖明,北京地铁13号线回龙观乘务中心电动列车的一位“老司机”,从业32年、驾龄29年。以2002年为界,他职业生涯的前半部分献给了中国第一条环形地铁线路2号线,之后就扎在了13号线。

2016年3月17日起,廖明多了一个新称谓——“安全行驶百万公里第一人”。因为廖明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地铁司机,关注到喧嚣城市的一角,行进着这样一份悄无声息的坚持。

人车合一 托举城市的发展动脉


多少个不眠之夜,廖明总是反复钻研,不断提升自己的驾驶技术,记不住的部分就不停地去写去画去念,不懂的地方就找技术人员、维修人员请教,直到弄懂为止。多年来,廖明对列车的构造和部件非常熟悉,已经与地铁成为彼此的‘知音’,达到了‘人车合一’的境界。

说地铁是北京的交通命脉,一点也不为过。

地铁司机这个职业,看似平凡,却承担着不平凡的使命。紧张的节奏,漫长的行程,生命的重托,都砥砺着他们的技艺与品格。

从学徒到“老司机”,廖明与地铁结缘已经32个春秋,地铁,已经融入了廖明的生命。如今,每当列车往返行驶一圈,他需要进行64次开门、关门作业,近100次的主手柄操纵,一整天下来要这么跑上三圈。

为什么选择做地铁司机?廖明憨厚地说:“当时也没想那么多,我妈觉得这是个‘铁饭碗’,就建议我报考了北京地铁技工学校。”

1985年,廖明被分配到北京地铁公司太平湖车辆段当实习司机,每天跟师傅在驾驶室学习车辆和线路。虽然捧上了“铁饭碗”,廖明却一分钟都没有松懈过,不断钻研业务成了他茶余饭后的“娱乐”。

“刚参加工作时,为了充分了解列车的每一处构造,我都会利用休息时间泡在检修车间向师傅请教,甚至把整台机器拆成零件,一件件琢磨。”回忆起当学徒的日子,廖明打开了话匣子,语气中透露出小小的得意,“刚开始,师傅不同意我拆卸,我就假装看不懂,师傅给我讲得不耐烦了,只好由着我拆装一会儿。等我把列车几乎所有部件都过了一遍手,列车的构造也就摸透了!”

前门站区党支部书记、廖明的师傅吴跃进回忆说:“廖明学习的劲头特别足,业务水平提升特别快。晋升为司机一年后,他就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司机长。”

2002年,地铁13号线开通,很多地铁司机觉得老线老车都摸熟了,不愿意到新线重新学。在地铁2号线工作了17年的廖明,却毅然报了名。

新型列车完全颠覆了以往老车的设计操作理念,甚至连最小的开关都变了名称。对当时40岁的廖明来说,要和年轻人一起接受新理念、学习新知识,实属不易。然而,廖明迎难而上,把新、老车的技术相互对应着理解学习,不仅掌握了新车的理论知识,还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,总结出一些好的操纵方式和处理列车故障的方法,并将这些方法传授给周围的同事。

如今,廖明与13号线列车已经结下了深厚的“兄弟情”,并互为“知音”。多年下来,廖明练就了“听车”的本领,列车走在某段路上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,什么样的声音是不正常的,不正常的原因是什么,该采取怎样的措施,廖明都非常熟悉。

“列车是有生命的,它非常懂事,非常理解司机的心情。当我们鼓励它、需要它努力跑时,它真的会帮你使劲。当它拉了很多人跑完一段路程后,也会放松下来。这就是地铁的节奏和表达。”廖明说。

▲廖明的“粉丝”们。王雨 摄


归零心态守护乘客的归去安危


手柄轻四两,责任重千金。安全行驶的背后,是一刻都不敢松懈的高度紧张,在行车过程中,要全神贯注地感受列车和路况,大脑的每一个细胞都要跟着列车跑。这样,列车有任何不适,路况有任何变化,司机都能第一时间敏锐地捕捉到,从而做到心中有数,及时采取预案。

2016年3月17日上午,驾驶着地铁13号线列车平稳驶入西直门站,廖明实现了自己多年的夙愿——安全行车100万公里。

100万公里,相当于绕赤道25圈,是国内地铁安全行车最长的里程。与之相对应的,是安全行车超过25000小时,150万余分钟。

创造这个100万公里纪录,比我们想象的要难太多!

北京地铁有着非常苛刻的标准:列车晚点5分钟以上算事故;某个车门未关严列车启动算事故;红灯动车算事故;停车超过规定线算事故……触犯一项,之前安全纪录全部归零。100万公里,对于有些地铁司机来说,可能是毕生难以企及的梦。

“我相信每一个地铁司机都做过同样的噩梦,那就是行驶中出现安全事故。”对于安全行车,廖明有太多话想说,“每一次出车,我们都要时刻保持警惕,及时发现行驶过程中的问题,果断利落地解决问题,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。因为我们身后所承载的不只是上千位乘客的安全,更是上千个家庭的安危。司机对自己越严苛,一趟车一两千位乘客的生命安全才越有保障。责任感没有极限,越激发越强。”

与其他地铁列车不同,13号线列车至今仍然是手动驾驶。北京地铁平均发车间隔为4分钟,高峰时段仅为2分多钟。也就是说,几乎每隔两分钟,廖明就要集中注意力,手动刹车。列车即将进站时,为了对准安全门的位置,提前300米就要做准备。13号线上跑一圈,需要保持两个小时的毫不松懈。

深夜时分,当人们还沉浸在梦乡中,上夜班的廖明一宿没睡,正开着地铁继续工作。晚上没有乘客,为什么还要开着空车跑?廖明解释,那是在轧道。夜间,车站和隧道内的各类设备设施进行维修,为了防止列车运营不畅,司机需要开着空车跑一趟先试试。“上个月北京大雪天,我们就是连夜轧道,防止接触轨因结冰绝缘而断电。”廖明说。

回龙观乘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梁兆瑛说:“轧道需要整整一宿,穿得再多再厚都能冻透了,许多20多岁的年轻司机都扛不住。”

“到了下雪的日子,不来参加轧道,我在家里都不踏实,睡不着觉。”对于多年来的付出,廖明只有实实在在的一句话。

2007年8月6日16时左右,13号线北段风雨交加,能见度非常低。列车即将进站,廖明当时感觉到眼前的场景发生了细微的变化,他的眼睛死死地盯着路面,但单凭视力无法辨识,保险起见,他立即采取了制动措施。列车一再减速,离近后才发现地铁轨道上确有异物,原来是两块地毯,被狂风掀起来落在了轨道上。最终列车停稳了,距离地毯只有一米多远。他马上联想到了一个月前伦敦地铁发生过的一场重大事故,6节列车脱轨,地铁停运两个多小时,事故的原因就是落在轨道上的一块编织物。

30多年来,廖明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认真细致的工作风格,避免了数不清的大小事故。朝夕相伴的同事们都说他具有某种过人的禀赋,甚至是特异功能。其实他心里明白,哪有什么特异功能,归根到底,还是所担当的工作关系到数万人命。

2009年,廖明获得地铁公司“金手柄”奖,2012年被全国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工会联委会评为“列车先锋”,2013年被授予“首都劳动奖章”,2014年获得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和“全国十佳最美职工”称号,2015年被评为“全国劳动模范”及“国企楷模北京榜样”十大人物称号。面对这些殊荣,廖明的回答只有一句话:“我只是众多地铁司机中的一个缩影,我真的没做什么特别的,保证乘客出行安全是我的责任。”

▲廖明在驾驶中。夏梦楠 摄


薪火相递传承首都的畅通梦想


从业32年以来,廖明带出了不少徒弟,其中有一些已经在车组里面成了佼佼者,徒弟们大都像他一样:对地铁感情极深,业务过硬,辛劳并快乐着。在他们眼里,廖师傅不仅是经验丰富、有求必应的老大哥,更是自己奋斗的榜样。


“廖师傅人特随和,一点架子都没有,我们平时跟他总是开玩笑,没大没小的。不过在技术上,都对他十分敬佩。他讲起车辆的构造特点、电器箱的设置、机械走行、器件的功能等知识总是头头是道。”廖明的徒弟郭瑞说,“刚上班的时候,我以为开地铁就是推拉手柄,很简单就能把车开走了,但后来两次司机晋升考试,我都没通过,这让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工作。与廖师傅搭班后,他一步步引导我,帮助我顺利通过考试,晋升为一名地铁司机。”

廖明的另一位徒弟张昊天是“半路出家”,没上过专业院校,是社会招聘到地铁公司的,因此各项业务上手较慢。“师傅一直利用休息时间给我讲解车辆知识,帮我巩固复习,我非常感动。后来我带徒弟的过程中,也像师傅教我一样,尽可能耐心地帮助他们。”张昊天说。

“我恨不得把积累的经验,全都传给徒弟、贡献给地铁。”廖明说,“其实我只是众多地铁司机的一个缩影,一个代表,有太多的人比我优秀!”

在廖明的感染下,年轻一代的地铁司机爱岗敬业,将廖明奉献、坚守的精神传承了下来。记者了解到,对于北京这种一线城市来说,地铁司机的收入并不算高,可是他们并不计较太多,谁的安全里程多,谁又因创造新纪录获得了什么荣誉,才是他们最羡慕的。

如今,北京地铁拥有一支“金手柄”团队,他们是地铁列车驾驶员的精英集体。“金手柄”团队来源于北京地铁公司的“金手柄”奖评选表彰,由于地铁司机岗位的特殊性,他们并非集体作业,而是独立作业。截至2016年年底,北京地铁公司共有地铁司机4300人,列车659组。自2006年以来,“金手柄”奖已评选了十一届,200多名地铁司机进入到“金手柄”团队,个中翘楚也逐渐走到公众面前,为广大乘客所熟知。

廖明的妻子王金秀也是地铁系统的一名员工,因此她特别理解地铁司机的不容易。“我很幸运有一个贤内助,家里的事情基本不用我操心,家人对我的工作都特别理解。因为我的工作需要3班倒,家人生日、聚会这些重大事宜,基本为了迁就我,都没有在正日子过的。”廖明说,一直以来,对家庭的付出不如妻子多。然而,他并不后悔这样做,因为支撑着他的是热爱地铁的心和对乘客的责任感。

“有廖明师傅,才有我13号线的司机梦!”地铁技校的丁圣奇将这句话写成了微信个性签名。他是廖明的“铁杆粉丝”。去年,廖明去地铁技校给学生们做演讲,深深地触动了他。

丁圣奇对记者说:“从我四五岁第一次坐地铁的时候,就被这长长的列车深深吸引着,觉得它很神秘。所以我从小的梦想就是能够开地铁。”去年9月,丁圣奇如愿考上地铁技校。

在廖明的感染下,丁圣奇自发成为一名地铁志愿者,只要没课的时候,他都会出现在早晚高峰的地铁站台,每天呆一个半小时左右,热情帮助乘客。“这样也让我有机会在一线接触乘客,了解他们的需求,为以后做准备。”丁圣奇说。

廖明还有一位80多岁的“粉丝”。“有一对老夫妇从电视上看到了我的事迹,特意从双桥坐地铁到东直门站,想跟我说几句话,可是来了两次都没见到。于是老两口给我留了一封信,说他们的儿子也叫廖明,因为在电视上看到我的事迹,觉得又亲切又感动,看到我在平凡的岗位上,日积月累能有如此的成绩,要来认识一下。”廖明说,“我感觉到我的付出得到了社会认可,工作更加有动力。”

虽然不能面对面接触乘客,但是默默地在驾驶室内守护,是地铁司机廖明对万千乘客无言的承诺和回馈。

采访结束时,廖明说:“许多乘客以为,地铁永远都是安全的,其实线路密度这么大,每天的乘客上千万人次,无数辆列车高速运行,每一分钟、每一秒钟都可能出现安全事故,正是一代一代的地铁职工,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,再加上科学管理,地铁这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才能承受如此大的负荷,才能一直保证安全运营。”

廖明对职业的敬重、对岗位的珍爱,印证了几万地铁人对这座城市的忠诚与良心。

▲廖明和地铁司机们。夏梦楠 摄



□记者手记

征服人心的职业精神

平凡,却让人觉得心里踏实,是记者见到廖明的第一印象。

采访之前,记者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廖明的资料,了解了他的优秀事迹。许多媒体采访过廖明,在网页那头的他,手捧鲜花,肩背绶带,格外的耀眼。初见廖明,却发现他一点“明星”的架子都没有,中等身材、言语朴实、喜欢开玩笑逗乐大家,跟他聊天十分轻松。

作为地铁司机,一个人在驾驶室会不会冷清孤单,周而复始地在轨道上滑行会不会觉得漫长又枯燥?

廖明说:“以前开2号线的时候在地下,周围总是一片黑暗,经常忘了时间。每天就盼着前面能有点光。”

是啊,每天开着长长的列车穿梭在城市的地下,放眼望去都是隧道和少有的亮光,这是对地铁司机心理、生理上极大的考验。如果是我呢?一天、两天,会觉得神秘有趣,一个月、一年……恐怕无法坚持!

后来,廖明开上了13号线,好不容易盼来了亮光,却发现任务更加艰巨。作为一条地上线路,地铁13号线遇到的外界环境影响较大,除了运行,司机更要时刻关注周围的动静。尤其大风天、下雪天,经常有木板等“大件”被吹起来,既要防止分散注意力,又得时刻担心这些障碍物会被吹到轨道上影响列车运行。

地铁13号线有6节车厢,每节车厢的标准人数是228人,早晚高峰乘客常会超过一倍,即一趟车要运载2000多人。对于廖明来说,这2000多人虽然近在咫尺,却几乎连说一句话的机会都没有。司机的驾驶室里,除了列车的轰隆声,就只剩下他自己的声音:“绿灯,直行。”在驾驶室里,记者真切感受到了这一幕。

列车行驶中,司机的“手指眼看嘴呼唤”,是一道独特的风景。比如,看到行驶的前方是绿灯,司机要拿起对讲机发出“绿灯”的口令,然后伸出手进行指认。“其实对讲机那边并没有人。”廖明说,“与过去不同,现在地铁驾驶室里只有驾驶员自己,很多人不理解我们,觉得我们就跟一群神经病似的,看到就看到了,还要自言自语地说出来,伸直胳膊指出来。但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自己随时保持清醒、警觉、确认的状态,不误判信号,不发生错误的操作。”每进行一个操作,每看到一个信号灯,地铁司机都要手指、嘴呼唤,一趟车开下来,这样的动作将近200次。

时光的河入海流,我们终于渐渐明白,不只是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才叫伟大,更多的伟大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,隐藏在最为平凡的岗位中,慢慢品味后才发现早已一片感动在心窝。

不同的行业、不同的岗位都需要相应的能力、精神和操守。只有具备职业精神才能爱岗敬业,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对专业能力孜孜以求,对岗位责任如履薄冰。廖明身上的职业精神,体现了对职业、对责任、对人生的虔敬之心,已经成为一种征服人心的巨大力量。

如今,全国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,除了设施先进、光鲜亮丽的车站、列车,更需要千千万万个廖明这样时刻将责任安全记在心上的地铁驾驶员,希望廖明的精神能传播到全行业,每个人都能为城市交通的安全运行贡献力量!(焦杨)


大家都在看


交通部今日举行发布会:收费公路、共享汽车、ETC…释放超多信息量!


1073天,还是中国帮韩国人了却了这最痛的心愿


司机必读!这样做不省油还费车!90%的人还在做…


这7省市治超效果为啥好?几条经验值得学!



责编/吴倩           审核/田翔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